賀雪峰
  “部分農民不願取消農業戶口,錯過拆遷就倒霉了”。昨日媒體的這一報道引來輿論關註。前不久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一些媒體報道尤其強調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籍對推動農民進城的積極作用。筆者以為,從農民的態度來看,城市化不可操之過急。
  按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城鎮化數據,2013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3.7%。但絕大多數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都沒有獲得城市戶籍及納入城市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他們仍然在農村保留有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甚至他們的父母、子女仍然留守農村,他們自己年老也可能返回農村。這部分被統計為城鎮人口的農民工,又被稱為“半城市化”人口。“半城市化”人口在中國數量極其龐大,因為按戶籍統計的城市化率只有35%左右,與53.7%相差竟有接近20個百分點。
  學界、媒體和政策部門總體認為,這種“半城市化”現象不是好事,應當加速改變。“半城市化”受到不同方面的批評,其中“體制派”認為,正是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制度使農民無法真正進城,應當建立城鄉統一的制度,讓進城農民可以變身市民。“資源派”則稱,“半城市化”讓農民保留了農村的宅基地、承包地,又在城市工作生活,結果是既無法安心進城,又不能安心留村。若讓農民用宅基地、承包地換城市戶籍和社保,就可以節約資源,提高城市化率等。
  實際上,之所以出現“半城市化”現象,很大程度與體制無關,更與戶籍制度無關,而只與中國當前所處經濟發展階段有關。具體來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狀況決定了城市不可能提供大量穩定的高收入就業機會,讓進城農民在城市體面安居。沒有這些,農民進城就可能落入貧民窟。這種擔憂的存在令農民普遍不願意放棄農業戶籍,也普遍傾向保留農村宅基地、承包地,起碼保證在進城失敗後可以返鄉。因此有調查顯示,90%的農民工不願為了城市戶籍而放棄農村土地。
  從這個意義上講,“半城市化”是農民理性選擇的結果,而非所謂戶籍問題。筆者認為,只有當中國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消除上述擔憂,進城農民才願意和敢於放棄農村土地,“半城市化”才會消失。
  正因如此,國務院印發《意見》特別要求,戶籍制度改革要“防止急於求成、運動式推進。”“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值得註意的是,當前普遍存在一種激進情緒,期待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希望借農民快速城市化來消耗過剩產能,維持經濟增長率。地方政府則有極大衝動,通過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來獲得土地財政收入。他們沒有看到,農民進城是一個隨著經濟成長而逐步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急不得。▲(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z19ezsd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